近年来,南涧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党委、政府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决策部署,遵循“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因地制宜”的原则,构建“1+8+81+N”的全覆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搭建起“党建引领+人社赋能+用工企业+用工平台+务工人员”的新型就业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就业服务能力,促进全县外出务工和就近就地就业,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打造出了具有南涧特色的就业“幸福驿站”促进群众稳定增收,幸福小院解决务工人员“一老一小”后顾之忧的幸福新模式。
一、强化组织保障,压实“两个责任”。树牢“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理念,坚持党建引领,压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和人社赋能直接责任。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南涧县“就业幸福驿站”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组,把加快农村劳动力组织化转移输出就业作为“书记工程”,压实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总支书记工作责任,形成党委全面领导、政府统筹指导、部门协同联动、乡镇村组齐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以县级就业“幸福驿站”为引领,建立8个乡镇就业服务工作联络站、81个村级就业服务直达点、N个自然村就业服务便捷点,形成“1+8+81+N”的县、乡、村、组四级联动就业服务模式,建成涵盖岗位需求、快速对接、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创业指导、困难帮扶、劳动维权、政策直达为一体的“一站式”“全链条”“广覆盖”的新型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二、践行服务理念,解决“两个困难”。以村组为单位,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大起底、大排查”,精准掌握劳动力数量、务工需求、技能水平、培训意愿等劳动力资源状况,科学合理分类梳理,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强化县内外企业岗位收集,建立岗位信息库,精准岗位、人员供需匹配,有效将供需两端连接起来,打通群众、企业信息不对称的堵点,为辖区务工人员免费求职和企业用工提供双向对接服务,对有创业意向的群众提供个性化创业指导和“一对一”跟踪服务,实行入驻幸福驿站务工人员吃、住半价优惠措施,降低务工人员支出成本,切实解决群众“务工难”问题。建立务工人员关爱帮扶措施,重点关注因外出务工产生的农村空巢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家庭,设立扶持“幸福小院”运营及建设专项资金,实现党委、政府帮助群众照顾家庭与务工人员就业提升收入“双向奔赴”,切实解决务工人员“一老一小”后顾之忧。
三、坚持实体运作,搭建“两个市场”。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就业组织化作用,组建幸鸽劳务派遣国有平台公司,负责就业幸福驿站运营,积极与社会资本合作,招引以劳务派遣公司、培训学校为主的企业进驻就业“幸福驿站”,市场化运作全县劳动力转移输出就业。开发“南涧务工方”小程序,通过数字赋能提升服务效率,扩大服务覆盖面。完善务工信息供需匹配一体化集成系统,构建线上、线下“两个市场”。做好就业信息采集工作,做准、做全、做实服务对象底数,强化就业失业登记和重点群体实名动态管理,统一归集、审核、发布就业岗位信息,促进人岗精准、高效匹配。积极利用大数据,有效连接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和企业岗位信息库,自动匹配服务对象,把“人找政策、人找服务”的模式转变为“政策找人、服务找人”,把分析研判“台账化、静态化”转变为“数据化、动态化”。
四、搭建便捷平台,落实“两个保障”。构建“用工企业+劳务平台+务工人员”的利益共同体,实行规范化用工,落实务工人员工资和安全“两个保障”。以企业“按需点单”、平台“精准派单”、务工人员“积极接单”的方式精准服务劳动者,为劳动者和用工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岗位供求、技能培训、补贴申领、创业指导、劳动维权等一体化服务,积极与用工企业签订用工派遣协议,建立和完善务工人员工资结算机制和务工人员分级服务机制,实行工资集中统一代发,统一购买社会保险或商业保险,保障务工人员工资按时结算、发放,维护务工人员工伤等人身安全权益。加强就业帮扶,开展个性化就业援助,引导用工单位优先招用困难人员,提升务工人员安全感和幸福感。
五、促进群众增收,实现“两大效益”。结合南涧县“建设绿美茶区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县”发展定位,发挥“无量茶工”“无量护工”劳务品牌建设放射效应,通过支持创新创业、培育龙头企业、发展产业园区等方式广泛培育市场主体,引进一批发展前景好、带动就业强的优质企业,增加就业岗位数量,扩大劳务经济规模,协同产业发展、企业用工、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打造企业招工与群众就业的“直通车”。创新劳务服务方式,加强企业用工信息和群众务工信息整合与畅通,组织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和外出务工挣钱,通过劳动技能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产业工人,持续推进农业、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同步增收,实现社会、企业“两大效益”,促进南涧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自南涧县就业幸福驿站2024年10月1日投入运营以来,建立并录入平台一人一档10700余人、收集企业用工4100余个,入驻平台企业95户、签订合作协议51个,收集用工岗位559个,推介就业务工人员1127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