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涧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关于政务公开的总体部署,坚持把政务公开作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核心工作,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机制,提升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2016年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以来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政务公开工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县人民政府成立由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各乡镇、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政务服务管理局,负责全县政务公开的指导、安排和协调工作。二是强化工作保障。由县政务服务管理局自身建设股承担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日常工作,建立AB岗工作制度,有1名分管领导和1名工作人员负责指导全县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确保全县政务公开工作内容的及时更新与发布。三是强化职责履行。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2016年的政府工作要点,今年上半年共召开2次会议研究政务公开工作,并制定下发相关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全年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计划、任务目标、具体措施。四是强化监督管理。成立县政府督查室及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政务公开监督小组,对政务公开工作进行日常监督,使全县政务公开工作真正做到了机构常在、人员专职、工作长期抓、主动抓的良好局面。
二、强化制度建设,构筑政务公开工作长效机制
为了增强政务公开的深度和广度,确保政务公开取得实效,县人民政府先后下发了《南涧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于印发2016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南涧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政务公开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确定了政务公开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重点,规定了政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提出了政务公开的具体要求。同时,县政务公开办公室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建立信息报送制度的通知》文件,规范了信息审签和信息报送。
1、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一是科学应对舆情。印发了《南涧彝族自治县关于深入开展舆情应对风险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规范社会救助网络舆情和信访处置工作的通知》等有关工作的通知,建立“互联网舆情风险评估和预警、互联网舆情监测和研判、网上信息发布和引导”三大机制及流程,加强对网络舆情的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二是加强新闻信息宣传。制定出台了《南涧彝族自治县新闻宣传工作制度》文件,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确定新闻发言人。三是加大舆情监测力度。充分发挥政府门户网站、公共服务在线咨询、96128政务信息查询等网络平台作用,网上网下互动监测,及时发现报告相关风险隐患信息,为有效应对舆情提出建议意见,有效避免出现重大舆情事件。
2、建立健全政府信息主动发布机制。将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我县先后制定了《南涧县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办法》,指定专人负责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明确工作分工,建立健全了政务公开的信息发布工作机制。
3.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修订完善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多项制度,即:南涧县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办法、南涧县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南涧县政府信息公开监督检查制度、南涧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办法、南涧县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办法,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以制度保障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范深入地开展。
三、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建设阳光政务
1、行政权力运行情况。今年,我县各部门依据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及单位的“三定”方案等涉及权利运行的规范性文件,对本单位职权进行了清理审核,分类登记、编制职权目录,按照“合法、简单、明了、便于操作”的原则重新梳理修改职权运行流程图并在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及本单位信息公开网站进行公示。
2、财政资金使用情况。我县各部门已将本单位年度预决算以及“三公”经费使用情况在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公示。每一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资金来源、分配标准以及分配结果均在政府门户网站上进行公示,确保了财政资金的使用透明化。尤其对涉及民生工程资金、扶持“三农”政策资金等重大项目支出,建立拨付资金绿色通道,将资金的申报程序、条件及执行等情况通过网络及时向社会公布,不断健全预算执行管理制度,科学绘制办事程序和资金运行流程图,严格执行限时办理等八项制度,通过政府门户网将预算的执行情况向社会公示。不定期在网上发布重大审计项目的审计结果。
3、公共资源配置情况。我县政府采购以及工程建设项目均在政府门户网站公示相关信息,保证了公共资源配置的公平、透明、合理。今年上半年以来,发布公共资源配置信息110余条。
4、公共服务情况。一是在医疗卫生领域,实行了药品零差率销售,通过在醒目位置张贴、悬挂药品价格公示、收费标准公示、新农合补偿公示方式,积极向群众宣传医改政策,让群众了解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得到的实惠,受到了群众好评。完善了疾病预防服务对外公开内容。特别是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病种基本用药目录、诊疗项目目录、收费价格、基金收支情况等,都做到了按要求上墙、上栏公示。及时公示、转发医疗和药品等民生价格和收费信息,开展医药卫生服务价格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医药卫生服务价格问题。二是在教育领域,及时公示教育收费信息,并在春、秋季开学时,组织价格执法人员到区属各中、小学、幼儿园进行教育收费检查,重点检查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零收费执行情况。三是在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组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集中宣传活动。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3.31”食品药品投诉举报主题宣传日、“食品安全宣传周”、“安全用药月”,以及重大节日、重要集会等集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及时通过政府网站和新闻媒体发布食品药品消费警示,积极引导群众安全消费,如今年夏秋季节,野生蘑菇集中上市,我县及时发布消费警示,并要求在人群集中的市场、学校、景点张贴宣传,各镇、街道做到入村入户宣传毒蘑菇预警信息,确保了无误食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生。四是在社会保障领域,以“金保工程”五险统一征缴为主线,大力宣传《社会保险法》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政策,开展社会保险“宣传月”活动,加大对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宣传、审查和稽核,实现社会保险应保尽保、应收尽收。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贯彻宣传,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四、丰富载体,拓宽政务公开平台
按照便利、实用、有效的原则,在常规的公布政府信息、设置公开栏等基础上,我们坚持不断丰富、创新政务公开的新形式、新载体,大力拓展政务公开平台,使政务公开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一是依托政府门户网站,开展网上政务公开。坚持把网上政务作为政务公开的重要途径,注重及时准确发布政务信息,注重强化网上办事功能,注重群众意见和需求,能够及时发布、更新全区重大行政决策、法规规章、政策性文件和政务动态等各类重要政务内容,构建起了全县政务信息的网上统一公开发布平台。同时,凭借政府网站平台,与省、州政府网进行连接,拓宽群众查阅咨询渠道,切切实实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二是依托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一厅式政务公开和服务。将服务大厅作为政务公开的重要载体和窗口,从完善办理服务厅功能入手,规范窗口设置,简化办事程序,优化操作流程,实施“一窗式”、“一站式”服务。目前,县公共行政服务大厅共有进厅审批项目483项,服务大厅统一印制《窗口办事指南》,对行政审批项目、办事流程、办事标准和办事依据进行公开。同时,窗口工作人员以桌牌的形式公开姓名、职责、联系电话、服务承诺等,使服务对象更加明确,服务质量更有保证。
三是依托新闻媒体公开,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协作配合,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和影响。对于涉及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群众普遍关心的民本民生问题,通过广播电台、电视访谈、新闻发布会、听证会等形式向社会公布,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或建议。
四是依托乡镇及政府部门的公开电话和电子邮箱。全县开通咨询电话96部,接受群众咨询记录存档千余件,电话接通率为100%。收到电子邮箱信件36件,答复满意率达100%。
五、政务公开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是加强培训,提高认识。年初以来,县政务公开办组织召开多次政务公开主题会议,对去年政务公开工作中的亮点进行总结,就如何做好今年公开工作进行详尽部署。截至目前,县政务公开办共召开政务公开专题工作会议2次。
今年5月份,我县组织全县政务公开工作人员参加了政务公开培训活动。通过培训,强化了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公开责任意识,形成了勤于公开、善于公开、乐于公开的工作态度。
二是拓展政务公开载体建设。今年,我县在加大对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建设力度的同时,充分利用LED屏幕、电子信箱、开展培训和宣传活动等方式创新公开载体。优化便民服务中心、公共服务大厅的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站,通过公开交易,使采购招标工作公开、透明,提高群众对政务公开工作的满意度。
三是强化考核和监督工作。我县将政务公开工作考核结果作为各部门及负责人政绩考评的重要依据。实行政务公开“评分制”,年终进行考核打分,排定名次,并在全县通报结果。
六、存在问题及整改计划
尽管我县的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认识不够到位,重视程度不够。二是公开内容不全面,重点不突出。三是公开程序和档案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省、州相关文件指示精神,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完善推进措施,全力构建高效、便民的政务公开体系,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常态化管理
坚持“机构常在,人员稳定,专人负责“的原则,工作人员变更时保证工作的有效衔接,确保政务公开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序推进,坚持常态化管理,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二)畅通公开渠道,完善网上办事功能
推进政府门户网站及各部门信息公开网站的建设,落实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工作,实现网上咨询、网上办理、网上监督的流程化服务。
(三)加强监督考核力度,注重公开工作实效
不断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的长效机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整改,确保政务公开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