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月20日)上午11点至12点,南涧县上线由中共大理州委宣传部和大理广播电视台共同推出的《“大理之问”访谈录》全媒体直播节目。
上线嘉宾
中共南涧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施文妍
南涧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高 虎
南涧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熊发兴
南涧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 李 伟
南涧县投资促进局副局长 赵红艳
南涧目前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南涧县始终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围绕州委州政府提出的“绿色茶区,农旅融合示范县”发展定位,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和布局,三产融合发展实现提质增效,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7:27:46。
一是突出特色,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南涧立足“高山、净土、生态”的自然资源优势,按照“山上建基地、路边活流通、园区搞加工、山外拓市场”的产业发展思路,不断培植壮大“一片烟、一杯茶、一个核桃、一只鸡、一头牛、一棵药”的“六个一”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其中,茶产业成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全县茶园种植面积12.09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46%,荣获“中国茶业百强县”称号。2021年实现茶叶综合产值14亿元,中药材产值3.01亿元,泡核桃产值3.01亿元,肉牛养殖规模5.91万头,无量山乌骨鸡养殖规模320万羽,实现烟农收入2.35亿元、“两烟”税收8011.18万元。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19家,获评“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13个,新增“三品一标”茶叶产品42个。
二是突出重点,抓实工业经济。南涧依托小湾、漫湾电站的带动,大力发展以水电、绿色食品加工为主的工业经济,2021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6户,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16449万元,增长57.9%。同时,我们积极扶持建筑业企业发展,出台了《南涧县支持建筑业发展扶持奖励措施》,建筑业总产值增长30.6%,第二产业总产值实现247992亿元,增长6.6%。
三是以旅游业为主的服务业加快发展。南涧依托“三谷”(无量山樱花谷、无量药谷、无量藏茶谷)“四园”(西山土林园、孔雀渡野钓园、凤凰山观鸟园、小湾水电园)旅游区的开发建设,着力做实“茶农文旅”融合发展文章。2021年成功举办了“樱为爱茶·云上听花”系列活动,全县旅游业总收入达32.28亿元、增长12.34%,旅游人数达239.54万人次、增长24.48%。南涧县被列为“全省人文网红旅游目的地”,无量山樱花谷被评为“中国最佳网红目的地”。
在历届党委、政府的努力拼搏下,为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开展“大理之问”活动,也“问”出了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传统产业小散弱,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高,难以形成产品优势、发挥品牌效应。二是产品结构层次较低、附加值低、技术水平滞后、处于产品链条底端,销售渠道较为狭窄。
产业培植中存在的问题
茶产业、乌骨鸡、肉牛产业是南涧的传统产业,也是重点培育的产业,目前几个重点传统产业都出现了转型困难,产业升级缓的问题,归结下来,主要存在着六个方面的问题有:
一是规模小。主要是数量规模小;另一个是龙头企业规模小。6个1主导产业规模量都不大,比如“一县一业”茶产业,南涧县面积12.09万亩,全州种植面积最多,占一半左右,在全省第18位;又如肉牛产业,规模在全州第三位,在全省第46位,规模上没有优势,没有一定的产业规模不可能做大做强。
二是新型经营主体少。南涧县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数量偏少,而且龙头企业规模小,农户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占比仍然很大,导致几个茶业的规模化、专业化程度低,与市场对接难,转型升级难。
三是品牌弱。目前南涧县产业品牌创建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有“南涧绿茶”、“南涧无量山乌骨鸡”等几个区域公用品牌,也有几个中国驰名商标、云南省著名商标。但总体上还处在“散、乱、小”的阶段,缺乏“拳头性”全国知名品牌,产品的竞争力弱,效益不高。
四是加工弱。目前,以茶叶、泡核桃为主的初加工发展起来了一些,但精加工总体偏少偏弱,大部分产品仍然是以初级产品、活禽活畜出售,产业链短,产业附加值低。
五是销售弱。主要体现在销售渠道单一,虽然有好产品,但难以进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只能进入传统的低端市场,企业、专业合作社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不高,转型升级难。
六是人才缺。南涧县从事茶叶、乌骨鸡、肉牛产业的人员,大部分还是农民群众,加工、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的人员少,人才总量和结构与产业发展目标不匹配。
南涧“十四五”规划中未来的产业布局是怎样的?
“十四五”期间,南涧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云南省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优势产业和大理州着力培育“445”重点产业的要求,找准切入点,以“124”百十亿级重点产业集群为核心,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未来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我们将聚焦到“十四五”末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的目标,突出产业项目建设,加强要素保障,强化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千方百计确保地区生产总值稳步增长。
二是做强两个“百亿级”核心产业。我们将做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充分发挥南涧县气候、山水、净土、峡谷、生态、区位等优势,提升产业竞争力,实施绿色发展,打造南涧品牌,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我们将做优旅游文化产业,抢抓大滇西旅游环线,大理州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名城、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和澜沧江沿岸休闲旅游示范区等建设机遇,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大力推进“文化旅游+”的模式,实现旅游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
三是做优四个“十亿级”潜力产业。我们将做优大健康、绿色能源、物流、数字产业等重点产业,力争“十四五”末四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亿元。努力将南涧建成体育健身基地、养生度假后花园、康体养老幸福园、冬季最佳旅游目的地。优先发展节能环保和绿色建筑等新型建材产业,引导传统建材产业转型。抓住“四高一铁”建成的契机,大力发展电商物流、快递物流、冷链物流,构建起以县城为中心、辐射8个乡镇的流通网络。我们将加快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进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大力实施5G应用场景,启动“数字理政中心”项目建设,打造“一网知天下,一网管城乡”的城市管理新模式,提高城市管理综合效能。同时加快升级“智慧+基础设施”,加大交通、能源、物流等领域数字化改造,把数字经济打造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南涧目前还欠缺什么?
需要加快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南涧县在“十四五”期间,规划了“124”产业体系,就目前的条件来说,还欠缺的:
一是缺乏专业人才,包括产业发展谋划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
二是缺少龙头企业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农产品品牌;
三是缺乏土地、林地和建设资金等保障要素;
四是缺乏前期成熟的、投资较大的产业储备项目。
需要加快解决的问题:
一是需要加快解决企业管理人才匮乏,导致企业产品研发能力弱,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少问题。要制定人才引进机制,以培养一批、引进一批的方式,培养和引进经济管理人才、企业发展咨询服务专家等创新型人才。多途径、多形式协助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科技合作,提高“科企联姻”效果。
二是需要加快解决传统产业为主的工业小、散、弱,产业发展升级转型迟缓问题。实施工业倍增行动,重点围绕绿色食品、保健食品、绿色能源等领域,实施中小企业“金种子”培育工程,突出抓好“个转企”“小升规”,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力度,扶持现有企业壮大品牌。
三是需要加快解决产业项目要素保障不到位的问题。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加大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的处置力度,用好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政策,加大增减挂钩项目投资建设力度,切实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用地需求。拓宽融资渠道,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工作,主动向县内金融机构推介全县重大项目,努力协调金融机构在贷款规模、利率、期限等方面对重点项目给予最大限度支持。
四是需要加快解决全县项目储备小、少,前期工作不完备等问题。积极抢抓国家加快绿色转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绿色城乡建设政策机遇,紧跟投资热点,加强与国家和省州政策、规划和计划对接,强化项目谋划储备,争取更多的项目纳入上级规划盘子,壮大“政府投资项目库”“招商引资目标企业库”。
热点问题
问:
左女士:我是一家养殖企业负责人,想问一下南涧在肉牛养殖方面有哪些扶持政策?
答:
南涧县投资促进局副局长 赵红艳:作为高原特色现代化农业产业“六个一”中的“一头牛”产业,我县积极鼓励家庭牧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合作社和养殖小区建设,高质量建设养殖技术支撑体系,建立养殖基地财政扶持制度,加强养殖信贷支持。2022年—2025年县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资金,筹集其他资金不低于3000万元,用于“一头牛”产业发展,并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用于扶持该产业高质量发展。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参照州级管理办法执行。
一是支持农户散养母牛。对脱贫户和监测户增加养殖,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可以给予5万元以内的贷款并给予贴息。对能繁母牛扩群也有奖励。
二是支持合作社开展集中育肥。集中育肥的圈舍及相关配套设施,可争取沪滇项目和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投入建设,建成后,租给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养殖。对于带动能力强效果好、管理规范、运转好的合作社或村组股份经济合作社,可以投入30万元—50万元合作社发展资金进行支持,量化为村(组)集体经济,由村集体运营。
三是加大畜牧机械补贴。加大对畜牧机械装备购置的支持力度,将“一头牛”养殖场(户)的设施化养殖机械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具体补贴范围和办法,按照省农业农村厅颁布的政策执行。
四是贷款贴息及担保费用补助。对养殖场、专业合作社、养殖户贷款用于发展“一头牛”产业,按照4.65%年利率给予贴息;由担保公司担保贷款10万元(含)—300万元(含)的,按贷款总额的0.6%,给予担保费用补助。县人民政府还设立“一头牛”产业发展专项贷款政府风险补偿基金。
问:
曹女士:我是一个农家乐经营者,这两年受疫情影响生意很不好,看了南涧未来农旅融合,我们这样的经营户有什么发展机会,该做怎样的调整准备?
答:
南涧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 李伟:这两年,受疫情影响,生意不好做,对农家乐经营的影响也非常大。如何在困难中求生存、谋发展成了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总的来说,开门做生意,做到环境卫生、服务周到、花钱实惠、客人满意,大家就会口口相传,生意自然而然就有了。面对后疫情时代,作为农家乐经营主,我们面对困难的同时,也有一些发展机会。一方面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旅融合示范县的建设,我县把乡村旅游、农旅产业列为发展重点,农家乐作为乡村休闲业态,有获得政策支持的机会。另一方面,后疫情时代,本地休闲和短程旅游需求量明显增多,势必给农家乐发展带来客源增多、甚至报复式反弹消费的机会。要抓住这些机会,我觉得要做好三个方面的调整和准备。
一要知道客人想要什么。过去大家想起农家乐就是吃,宰鸡、宰鸭、宰鱼等等,随着物质的丰富,我们单一靠吃已满足不了客人的需求,大家的需求不再是吃饱,而是吃好,吃什么、怎么吃、和谁吃,所以我们要围绕客人的需求变化提供产品和服务。
二是让客人知道我们在哪里。当前,用一个广告牌吸引人的时代早已过去,我们要注重环境的打造和场景的设计,让客人到你这里来,就想拍照、炫耀、传播,信息传播出去流量才增大,客流才会增多。
三是要丰富我们的新产品。注重把吃、喝、玩、乐、住、学、购融合在一起,注重把南涧跳菜、彝族打歌等民俗文化融入农家乐的发展,提升游客的参与性、互动性及趣味性,让客人觉得来你这儿,好吃、好玩、好看,来了还想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