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借州人民政府举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新闻发布会之机,我谨代表中共南涧县委、县人民政府,向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南涧经济社会发展的媒体朋友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下面,我就南涧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南涧彝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云南省88个贫困县、61个滇西边境山区少数民族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之一,全县有4个贫困乡镇、68个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51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4463户56705人,约占全县农业户籍人口的三分之一。
2014年以来,南涧县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脱贫攻坚工作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贫困户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的总体要求,制定《关于举全县之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意见》《南涧县脱贫攻坚规划(2016—2020年)》《南涧县三年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关于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方案》和覆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人居环境提升、队伍建设及作风纪律保障等领域政策,细化脱贫退出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根据脱贫攻坚各阶段工作进展,先后提出“一二四八”“两子、两基、两关键、两提升”“一一三三六”工作安排部署意见。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要求,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责任制和五级书记抓扶贫,创新建立县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包县、县委常委包乡镇、县级部门负责人包行政村、骨干成员包村民小组、干部包户的“五级包保”体系,压实工作责任,坚持尽锐出战,632名干部立下最严“军令状”,成立81只驻村扶贫工作队,6752名县乡村骨干成员包保到组,4539名干部采取“N+2”方式包保贫困户和部分非建档立卡贫困户,汇聚清华大学、上海崇明区、浦东新区等定点扶贫、对口帮扶单位和社会各界力量,动员广大群众,以空前的投入力度和工作举措,举全县之力打响了一场规模宏大、范围广泛,措施精准、影响深远,全民参与、深得民心的精准脱贫之战。
投入扶贫资金63亿元,实施产业、就业、教育、健康、住房、水、电、路等各类到户和公共项目850个,推动各项政策精准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教育、文体、卫生等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升。2019年2月12日至17日,接受了云南省2018年贫困县退出第三方专项评估检查,取得了综合贫困发生率1.32%、错退率和漏评率为零、群众认可度93.84%的成绩,2019年4月份,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公告,南涧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了南涧提前一年脱贫摘帽。2019年贫困人口退出850户2486人,实现全部贫困人口清零。贫困县摘帽后,按照“摘帽四个不摘”要求,聚焦成色巩固,采取“六强六防”措施,强化责任落实、产业就业、就学资助、医疗救助、社会保障、励志行动,防止干部思想松懈,防止群众收入减少或因学、因病、因灾返贫致贫,防止群众内生动力不足,打好持续帮扶“组合拳”巩固脱贫成果;聚焦乡村振兴,推进规划、项目、重点内容等多方位实现有机衔接。2019年6月24日,我参加了国务院扶贫办召开的由全国8个贫困县(市)委书记参加的座谈会,会上南涧县脱贫攻坚的做法、成效、经验得到了肯定和好评。2020年,围绕“户户达标、村村提升、问题清零、提质增效、全面纪实”的目标,梳理2016年以来各级各类巡视巡查、考核评估、督查检查、调研指导反馈的问题,举一反三、提高站位、强化整改,590个问题全面销号、彻底清零;实施一批产业、就业、住房、饮水、交通等巩固提升项目,精准开展就学资助和社会救助,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安全饮水和贫困地区公共服务短板全面补齐;出台“战时十条”措施,发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总攻战,全面准备迎接脱贫攻坚普查,高质量交出脱贫攻坚南涧答卷!
脱贫攻坚实践中,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万众一心,矢志奋斗,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绘就了“民富、景美、政通、人和”的新时代彝乡画卷。一是落实了党的政策。通过深入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贫困地区破解发展难题,全力保障贫困群众生产生活,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各族群众更加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进一步提升。二是促进了群众增收。通过引导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销售,积极开展劳务输出,获得资源性收益、政策性收益,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三是改善了基础条件。随着水、电、路、网络、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项目落地,群众饮水难、出行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村发展条件不断改善,城镇和乡村、山区和坝区差距不断缩小。四是提升了城乡环境。通过实施深度贫困村组攻深项目、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推行“三长”制、农村保洁员全覆盖,城乡环境卫生得到极大改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群众中形成共识,“生态南涧,绿色家园”成效明显,2015年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城,2016年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五是促进了县域发展。随着精准脱贫的深入推进,大量资金、项目落地见效,特色种养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强做大,“三产融合、多业叠加”的发展模式初步形成,推动了县域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六是转变了群众观念。贫困群众在接受帮扶的过程中,跟着干部学、跟着别人干,改变了等待、观望、懒散的坏习惯,通过技能培训和感恩教育,致富能力得到提升,内生动力不断激活,逐步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安贫守贫的观念转变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七是提升了彝乡形象。通过实施住房质量提升、人居环境提升,全县农村展现出生机蓬勃的新气象,宜居县城、特色集镇、美丽村庄、安居农户协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深入人心,“美丽彝乡、幸福无量、跳菜南涧、活力山城”的形象芳名远播。八是锻造了一支铁军。广大干部投身脱贫攻坚一线,积极参与“万名党员进党校”“扶贫讲堂”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加快了知识更新、优化了知识结构、拓宽了眼界和视野;干部们主动放弃周末和节假日,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忘我工作,与群众打成一片,扎实开展“六比六知”“五个一、两明白”“六看六问六教六做”等群众工作,历练了作风,增长了本领,赢得了群众的公认和好评,锻造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无量山扶贫铁军。九是创造了鲜活经验。在精准脱贫实践中,南涧县大胆探索,敢于实践,创造性的实施了“五大票子工程”助力贫困人口增收,创新了“345”村组扶贫公路建设模式,以“五个转变”推进扶贫小额贷款落地,设立了教育、健康、产业、防返贫4只扶贫基金,创新党员干部“顶在前面、干在难处”攻克深度贫困村等,树立了一批鲜活经验。十是形成“团结创新、奉献拼搏、实干担当、敢战能胜”的南涧脱贫攻坚精神。干部群众紧密团结,自觉将节假日、双休日作为“扶贫奉献日”,夜以继日忘我工作;签下责任书,立下军令状,承诺“两顶帽子只能留一顶,不脱贫困帽就脱官帽”;开展“顶在前面、干在难处”专项行动,用尽“精力、财力、物力、人力”,以“舍我其谁、担当作为”的拼劲,迎难而上、实干苦战,不遗余力奋战脱贫攻坚;通过苦战到鏖战、冲刺到拼刺,取得提前一年摘帽出列的决定性胜利,充分展现了南涧精神。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南涧县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中央和省州党委政府的要求,持续巩固脱贫成效,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奋力建设美丽幸福新南涧!
南涧脱贫攻坚取得今天的成绩是党中央和省州党委、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努力奋斗的结果,也是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们关注关心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们真诚希望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一如既往地关注、支持南涧发展,请你们多到南涧走一走、看一看,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南涧、推介南涧,为南涧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油鼓劲。
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