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依据
山洪灾害作为自然灾害之一,其突发性强,破坏力大,预报预警难,在局部地区引发的灾害经常是毁灭性的,防御非常困难。我县受地形、地貌及降雨等多种条件的复杂影响,突发性、局地性极端强降雨引发的山洪灾害时有发生。为提高防御山洪灾害和应急处置能力,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首要目标;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具有可操作性;坚持落实行政首长防汛责任制、分级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健全山洪灾害应急救援机制,规范山洪灾害应急救援指挥体系,依法、科学、高效、有序组织开展山洪灾害应急防御与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减轻山洪灾害风险,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特编制南涧县山洪灾害防御应急预案。
南涧县山洪灾害防御应急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导则》(SL666-2014)等法律法规,按照《南涧彝族自治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要求,参照《南涧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结合我县实际,编制《南涧县山洪灾害防御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
二、编制目的意义
为了加强对山洪、泥石流和滑坡等灾害的防治工作,进一步落实防汛工作责任制,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避免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最大程度地保障社会稳定,建立统一、快速、协调、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做到职责明确,反应及时,按照“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军民协作,团结奋斗,全力抢险”的根本要求,确保山洪灾害抢险救灾工作迅速、有序、协调、高效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内容解读
(一)文件内容重点
1、本预案适用于全县范围内突发性山洪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2、县级防汛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和组织本行政区山洪灾害防御和应急处置工作。
3、坚持落实行政首长防汛责任制、分级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4、山洪主要是由集中降雨引起的突发性、暴涨暴落的地表径流。
5、山洪灾害作为自然灾害之一,其突发性强,破坏力大,预报预警难,防御非常困难,在局部地区引发的灾害经常是毁灭性的,常给人类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危害。
6、山洪灾害的主要原因:降水是引发山洪灾害的最直接原因;地形是导致山洪灾害的基础因素;人类活动是加剧山洪灾害的重要原因。
7、山洪灾害主要特点:季节性强,频率高;区域性明显,易发性强;来势迅猛,成灾快;破坏性强,危害严重。
8、山洪灾害危险区、安全区:根据《山洪灾害分析评价技术要求》(2014.08),危险区范围为最高历史洪水位和10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中的较高水位淹没范围以内的居民区域;危险区以外的区域为安全区。
危险区等级划分标准
危险区等级 |
洪水重现期(年) |
说明 |
极高危险区 |
小于5年一遇 |
属较高发生频次 |
高危险区 |
大于等于5年一遇,小于20年一遇 |
属中等发生频次 |
危险区 |
大于等于20年一遇至历史最高 |
属稀遇发生频次 |
9、山洪灾害预警指标:根据《山洪灾害分析评价技术要求》(2014.08),山洪灾害预警指标分析针对各个沿河村落、集镇和城镇等防灾对象进行;预警指标包括雨量预警指标与水位预警指标2类,分为准备转移指标和立即转移指标两级。《山洪灾害分析评价技术要求》(2014.08)还规定,雨量预警通过分析临界雨量得出。
10、预警指标的确定:一是通过全县135个小流域计算单元(沿河村落)中分析了防灾对象预警指标的分布情况,并取得了相应成果(见文件南涧县雨量预警指标成果表);二是为了方便南涧县进行山洪灾害预警,项目基于135个防灾对象各点上预警指标成果,对各个乡镇的预警指标值进行了概化,并给出了相应成果(见文件4.4山洪灾害预警指标确定)。
11、预警预报、预警响应措施、转移、抢险救灾和保障措施均明确了职能职责。
(二)关键词诠释
1、山洪灾害:是水灾的一种表现形式,由持续性高强度大暴雨所致,又因发生在山丘区,故又称之为山洪灾害。
2、预警指标:通过建立沿河村落和乡镇概化预警指标,当山洪灾害来临时通过及时预警、转移,可以有效效减少山洪灾害发生时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3、预警分类分级:根据山洪灾害发生、发展和成灾的情况,按照山洪灾害可能或者己经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程度,将山洪灾害分为三级:三级预警为内部预警,二级预警为准备转移,一级预警为立即转移。
4、应急响应:一是指挥机构启动预案程序,进入抢险救灾状态;二是立即撤离,迅速转移;三是临灾监测,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四是对灾害现场进行清理,以控制疫情蔓延;五是做好临时安置,保证安置区秩序井然;六是抢修水毁设施,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秩序。
(三)理解的难点
1、“1、3、6、24小时降雨量”:监测点1小时、3小时和6小时的单位面积降雨量,以毫米计。
2、预警指标:监测点1、3、6、12和24小时降雨量达到山洪灾害临界雨量的值,根据指标来判定和启动预警等级。
3、预警和应急响应:达到预警等级并启动时,各指挥机构、成员单位和相关责任人等应立即采取的措施。
(四)落实的措施
1、成立县乡村山洪灾害防御应急指挥体系,作为山洪灾害发生时应急救援指挥机构。
2、各指挥机构下设指挥调度组、信息监测组、通讯联络组、人员转移组、抢险救灾组和后勤保障组,明确牵头部门和组成部门并明确职责。
3、气象部门每天发布气象信息,降雨时适时加密气象信息的发布。
4、水务部门根据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将监测点降雨量信息及时发送相关区域的相关单位、责任人等,达到预警指标和等级时及时发送该信息至各乡镇,并及时叫应。
5、各部门在指挥部的领导下按预案的要求落实好各自职责,按职责要求处置好山洪灾害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工作。
6、建立抢险救灾工作机制,确定救灾方案
7、指挥体系及各部门负责人如遇工作变动的,由接替其工作的人员接受相应职责。
相关文章:关于印发南涧县山洪灾害防御应急预案的通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